【科研】中安鑫达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太阳能技术荣登北京市市政设施管理协会会刊!

来源 , 2022-02-24 点击: 0 次

中安鑫达(北京)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双碳背景下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热技术”荣登“北京市市政设施管理协会会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探讨,面向碳中和,太阳能光热对建筑领域减碳意义重大。

太阳能杂志公众号登门.png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国家的鼓励支持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前沿成果,并积极参与国际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是国内最权威的科研机构。此次有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是中安鑫达科研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亦是社会各界对中安鑫达不断扩大的品牌影响力的高度认可。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中安鑫达将大力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逐步攻克科技难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续写辉煌发展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202231405261.png

一、背景和意义

1、能源理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1年PPCA全球峰会上指出“与化石燃料相关的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G7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煤炭,世界上其他国家则在2040年前淘汰煤炭”。

◆目前我国建筑总能耗(含生物质能源1亿吨标煤)10亿吨标煤

◆城乡建筑供热能耗3亿吨标煤

在燃煤采暖之后,低碳情形下的采暖从清洁采暖走向可再生能源采暖时代:太阳能热力,地热,生物质能,光伏,风电等。

2、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支撑我国采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能源之一

image.png

 

注:2021全国能源生产总量42亿吨标准煤,0.24%的太阳能即可满足全国的用能需求

image.png

3、2020年底,全球太阳能集热器总保有量7.73亿㎡,1㎡/10人

 

image.png 

来源:IEA SHC《Solar Heat Worldwide 2020》

4、时间移动——夏热冬用

image.png 

河北怀来气象数据,辐照1990-2010,数据来源meteonorm

 

5、利用太阳能采暖的难题:

冬季太阳能辐照量仅占全年的30%,而建筑供热却是在冬季。

全球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的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水体建于2013年,丹麦的Marstal 10万m³,目前最大的Vojens20万m³。

德国,美国,法国,丹麦,瑞士,奥地利,韩国,中国,英国,西班牙。

2015年,中国科学院STS项目和2018年洁净能源先导A项目支持了该项技术,2017年建成一个实验水体及配套的太阳能集热场。

6、储热水体及周围土壤温度变化实测值

image.png 

 

7、2021年6月-7月储热水体及周围土壤温度变化趋势

 

image.png 

 

8、跨季节储热水体性能衡量的主要参数

◆热损系数:水体单位内表面,平均水温和无穷远处土壤平均温度的单位温差下散热功率,单位W/㎡/K;

◆热损量:在一定时段内,单位容积水所散失的热量,kWh/m³水;

◆储热效率:存在其中的热/充的热=mct/G,争议较大,当G=0时,效率??应对分子和分母做详细的约定,不同的约定效率也不一样,建议慎重使用;

◆取热深度:指水体上下温差,一般为50℃。

image.png 

 

二、中安鑫达创新工作

创新工作1:封闭空腔内周期性强迫/自然混合对流及顶盖技术

创新点:实现了无规则动态充放热过程中的斜温层稳定控制,冷热水无掺混,烟损失最低。

image.png 

2018-2019年3000m³水体内部温度变化情况

 

1)复合型跨季节储热体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并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image.png 


2)储热体几何结构对池体热损的影响

image.png 

 

3)跨季节储热关键技术实践

延庆土工膜顶盖500m³实验

◆使用寿命50年以上

◆模块化生产与拼接

◆顶盖技术 

image.png 

 

4)浮动顶盖技术创新:水体无创防渗分层技术,网格式承力隔热顶盖

image.png 

 

5)研究新的材料,顶盖和承载力

image.png 

 

创新工作2:非规则聚光场与热转换耦合设计

集热系统是太阳能跨季节储/供热系统的核心,其性能决定系统太阳能利用率的最大值。

 

image.png 

 

创新工作2:非规则聚光场与热转换耦合设计

创新点:开发完成大型定日镜场光学优化设计及相关软件,可实现土地面积限制下的定日镜场优化布置。

image.png 

 

创新工作2:非规则聚光场与热转换耦合技术

创新点:按照山地地形布置的定日镜场反射聚光能流分布极不均匀,用柔性吸热体形成流固耦合体吸热,消除吸热应力。

image.png 

 

创新工作3:系统源荷耦合优化调控技术

image.png 

 

创新工作3:系统源荷耦合优化调控技术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工作3:系统源荷耦合优化调控技术

image.png 

 

创新工作3:系统源荷耦合优化调控技术

创新点:构建源储荷不稳定条件下的多源动态热性能分析系统,使得整体结构和运行逻辑具有鲁棒性。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对聚光型集热系统开展不同工况研究,用于系统运行模式可行性验证及性能分析。

影响程度的量化

◆聚光吸热系统出口温度为50-95℃;

◆聚光吸热系统集热效率均大于50.8%;

◆日均单位采光面积集热量1.7kWh/㎡

image.png 

 

太阳能和辅助能源联合供热实验研究

image.png 


 

2、示范工程现场情况

中央热控系统操作软件可实现全热站自动化运行,热站实际运维人员1人。

image.png 

 

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系统运行模式的切换

◆水泵及阀门启停的手动控制

◆全系统关键参数实时监测

◆全系统关键参数记录与查询

◆系统运行错误报警及记录

◆系统运行参数手动配置

◆系统运行工况远程监测与数据传输

 

3、2018年建成我国首个太阳能跨季节储热示范工程

该小型系统用途:

2018年4月6日至2018年10月6日,系统首年充热,平均水温由15℃提升至约50℃。

2018年10月6日开始为5万平米酒店提供生活热水和部分采暖稳定运行至今。系统累计供热至少100万kWh,相当于节电110万kWh,节约电费资金85.8万元(按当地电价0.78元/度)。

 

前期已经在张家口黄帝城小镇建立了储热容量为3000m³的示范实验系统,系统包括:

◆66台采光面积11.2㎡的小型定日镜

◆3000m³小型跨季节储热水体

◆集热-储热-供热全系统热控平台

 

该系统作为多种实验平台的集成:

◆吸热器热工与力学实验平台

◆聚光器光学性能实测平台

◆跨季节储热体热工性能小型实验平台

◆多能互补动态热性能模拟验证平台

image.png 

 

4、示范工程数年运行实测数据显示,技术可靠性以及相关技术指标国际一流 

 image.png

三、跨季储热的经济性

1.太阳能长周期储热供热技术成本与趋势

image.png 

 

2.太阳能长期储热供热技术的成本优化方向

image.png 

3.太阳能长期储热供热技术的成本优化方向

根据与集热厂家的调研,万平米级别以上采光面积:

◆双盖板平板集热系统造价1200元/㎡(采光面积);

◆全玻璃真空管系统、单盖板平板系统造价1000元/㎡(采光面积);

◆槽式、塔式系统造价900-1100元/㎡(采光面积)。

造价包括:集热器(聚光器含传动、吸热器)、支架、水泵、缓冲罐、定压膨胀罐、板式换热器、热控、管路、伴热带、阀门及安装调试等。不含场地平整。

目前能够有能力承接采光面积万平米以上的大型集热场的EPC承包商不太多,其价格在进一步市场竞争后,有望下降20-30%左右。

集热场分摊度热成本有望从目前的0.08元/kWht,降低至0.05元/kWht。

 

四、结论

◆为满足我国零碳供热的重大民生需求,提出以大容量跨季节储热技术为核心的太阳能光热利用新方式,为零碳供热探索出一条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可持续发展科学途径;

◆基于这一创新途径,重点攻克大容量跨季节储热低热损以及斜温层控制技术、高效聚光吸热技术、多源耦合集成优化及源荷协同控制技术,建立成套技术体系,形成成套技术方案;

◆在张家口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塔式聚光吸热+跨季节储热示范系统,基于2年多的连续运行数据,验证了核心技术的可靠性、适用性和指标先进性;

◆至2022年底,还将建成10万平米以跨季节储热为核心的太阳能零碳供热社区,开启我国规模化零碳供热的新篇章;

◆传承数十年积累,通过研究集体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2017-2019年期间实现了我国在跨季节储热供热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奠定我国在研究方向上的国际地位。